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连续14年世界第一,来自全球的巨轮在这里靠泊、作业、启航,一年3000多万标准箱、12亿吨货物在这里起落、堆放、运输。
政策推动,岸电使用价格有望国内最低
(资料图片)
5月12日,宁波市交通局、财政局发布《宁波市港口岸电奖补办法》,安排7000余万元财政资金对港口岸电建设改造以及岸电使用实施奖补,奖补力度为全省最高。该办法还针对高低压岸电设施建设、岸电接插口改造、智能化接口改造、岸电供电服务等进行分类补贴,补贴类目全省最全。
该办法规定港口向船方收取岸电费用不高于0.3元/千瓦时的,港口可以申领高压岸电首次连船奖励1万元/艘,以及岸电系统年供船电量分档奖励。对高压岸电设施年使用电量小于20万千瓦时,奖励0.8元/千瓦时;年使用电量大于20万千瓦时部分,奖励1元/千瓦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市对岸电使用方面的奖补,可使靠港船舶用电价格不高于0.3元/度,这个岸电使用价格为目前国内最低!
从“烧油”变“吃电”,向停靠港口的万吨巨轮推广使用岸电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具有良好的生态环保效益。截至今年4月底,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在宁波舟山港建成11套、在建2套高压岸电系统,覆盖24个泊位,实现了宁波港域的北仑、穿山、梅山、大榭四大集装箱港区的高压岸电全覆盖。
价格引导是岸电推广关键突破点。
2019年6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绿色发展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港口岸电设施用电执行两部制电价,免收容量(需量)电费,执行至2025年底,以降低岸电运营成本,促进岸电使用率。
2020年7月,国网浙江电力与浙江省交通厅、发改委、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海事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进一步推进靠港船舶使用岸电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浙江省沿海规模以上港口集装箱、客滚、邮轮、3千吨级以上客运、5万吨级以上干散货专业化泊位以及内河骨干航道码头(油气化工码头除外)、综合服务区、锚泊区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
通过岸电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政府服务监管的不断强化,提高岸电设施运营者的连船动力,引导更多船舶靠港期间接用岸电。
技术突破,积跬步以至千里
4月14日,在宁波舟山港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2号泊位,船长超300米、载重超10万吨的“长旺”轮被岸电点亮,岸电系统为船舶持续供电23.5小时,供应电量2.99万千瓦时,创造了浙江省集装箱外轮接用岸电最长时间记录。
近十年来,岸电一次次点亮巨轮,让“世界第一大港”的金名片蕴含绿色智慧用能的硬核实力,背后不仅有政策的推动,还有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我国港口电网频率为50赫兹,而国外船舶的受电频率一般为60赫兹,因此实现50赫兹/60赫兹双频供电十分必要。自2014年起,国网宁波供电公司联合宁波舟山港研发港口智能岸电关键技术,并在201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年底,由国家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首套高压变频岸电项目在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建成投运,实现了岸电双频供电(6千伏/50赫兹或6.6千伏/60赫兹)。相关技术获得8项国家专利。
如今,经过多方优化的岸电接驳操作流程从74条优化为28条,把岸电接驳操作时间由最初的两个半小时缩短至40分钟,船舶岸电接驳效率大大提高。
据预测,2025年宁波市岸电使用量将在2019年的基础上翻两番,“十四五”期间岸电总使用量预计超过1500万度,替代燃油约2800吨,实现减碳约7000吨。
岸电从身边供,供的是清洁电。不仅是岸电,全绿电综合能源体系正在宁波舟山港如火如荼地推进中。
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50多米高的红色桥吊擎起的一台台智慧化大型设备巨臂全部电气化。电能驱动的无人驾驶5G集卡车来回运送集装箱,港口“装卸设备远控+智能集卡”的自动化规模化作业让港口作业效率再提升。
5月17日,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梅山低碳码头示范工程科技项目。这标志着浙江省首个港口风光储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启动,致力打造全球“低碳”港口建设标志性工程。
今年10月,示范项目将利用码头闲置空地开工建设5台6.25兆瓦风机,在办公楼及仓库屋顶建设约1.8兆峰瓦光伏电站及配套储能系统,计划2024年7月底前全容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每年可发电5778.82万千瓦时,年减碳排37933吨,预计每年可为港区节省约500万元电费。
同时,该项目同步建设综合能源管理系统,深度挖掘风光清洁电源、港口用电、自动化桥吊及自动化龙门吊、智能电动集装箱卡车、集中充(换)电设施、智慧岸电等多种源、荷、储、充资源。该系统涵盖全景能源管理、能效管理、碳排放管理,将实现清洁低碳能源的灵活调配。
无形的绿色智慧电能在港口活力流动,驶向深蓝,书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关键词: